對於探討蘋果的議題,相信多數的興趣者、蘋果迷和消費者都較關注於蘋果產品的最新消息,以及蘋果產品和程式的技術性討論。對於基督教會,也許蘋果課題根本就不是什麼課題,更談不上教會需要去討論和留意的課題,而教會普遍上都是“反世俗”傾向的,而蘋果產品被純粹視為是一種關於科技和消費的課題,這是蘋果的世俗課題。若我說蘋果的課題可能會是一個宗教課題,教會是否還會置之不理嗎,還是懷疑這個說法是否正當性?也許對於教會來說,宗教事務乃是屬於關於上帝、教義、信仰、社群以及宗教場所的範圍討論。這是我們一般普遍的宗教觀或者定義。問題是,宗教觀或者其可見的形式是否會因著時代和社會因素漸漸地變化?
讓我們回到蘋果的課題上,在這裡我只想要首先作出一種導論式的論述,並往後接下來的文章中進入更深入的探討和分析。在這裡,我想要嘗試提出的問題意識:當今的蘋果現象意味著什麼,尤其是對於基督徒與基督教會?蘋果現象是否是一種宗教(性)現象,而它對於整個社會和其社群關係之潛在性影響?蘋果現象可以說是一個新現象,是在近十年裡出現的現象,尤其是近四年。因此,這個新課題開始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和討論。我們的問題是,基督教會該如何看待蘋果現象?若我們只是如往常一般地將這個世俗現象歸類為“教會”與“世界”的二元論觀點,要求信徒以消極性的立場去拒絕,或者認為這是科技的課題而無需要特別去關注,那麼我們對待和回應世俗世界的方法,看來就只有一種方式:“上帝的”與“魔鬼的”。我個人不認為這是基督教應該有的回應態度,這也將導致教會向世界傳講的福音無法成為一種“相關性”的福音。而至少我認為,對於周遭的文化課題,我們應該去認識和揭示。如後現代哲學家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對消費主義的批判性比喻:正如中世紀社會通過上帝和魔鬼來建立平衡一樣,我們的社會是通過消費及對其揭示來建立平衡。
華人神學界學者曾慶豹曾提出一種批判性的神學觀點,主要針對現代資本主義的產物:消費文化。曾慶豹認為消費主義的本質,實際上是宗教性的。這樣的觀點靈感主要來自馬克思(Karl Marx)的批判理論:資本主義其實是某種被去魅化的“宗教”,而商品替代了神的位置。曾慶豹指出,資本主義的成功不在於摧毀了宗教而實現世俗化,相反地,它吸取了宗教的特質和神秘性,化身成一個“非宗教”的宗教。資本主義構成了以商品為形式的價值交換活動,商品拜物教(Commodity Fetishism)成為了一種世俗化的宗教,逐漸取代了傳統宗教的角色,即是為人提供給符號性的意義系統。在這種消費主義的社會下,商品符號不僅是消費符號,它也是個猶如宗教般神秘的符號。商品以某種虛幻的形式出現,具有神秘性的宗教性特質,使人被深深吸引而投身於其符號性的意義,對它產生某種潛意識下的崇拜和嚮往,這是所謂的「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成了宗教崇拜的投射,使人內心深處的宗教本質獲得某種的填補。因此,他的神學批判主要是將商品拜物教的神秘符號給揭露出來,將現象背後的本質、真相和手段給揭露開來。若我們以此進路和觀點來探討當今的蘋果現象,是否也意味著它也是一種關於宗教(性)的課題?
激進正統(Radical Orthodoxy)神學家Graham Ward提出了他本身的獨特觀察論點,認為在當今的一種後世俗時代,宗教從過去現代性中的去魅(de-enchanted)再次在當今後現代中被復興(復魅)(re-enchanted),而復魅的宗教也許不再是過去人們所理解的宗教可見性,而是變成了以“宗教的商品化”和“宗教作為一種特效”的可見性。他提出一個(當時)明顯的例子:哈利波特熱潮。他認為這次的宗教(再)復興是一種神秘或神話的歸來:現代性的世界已變得太過科學與乏味,而人們想要驚奇與神秘感。這種宗教性文化重新肯定了世界的去世俗化(de-secularization)與再神聖化(re-sacralization)。我認為哈利波特現象,已經不再是當今一種宗教性熱潮,尤其是在今年電影系列的最後一集上映後。而全球還有一個值得我們去探討的宗教性現象:蘋果現象。
曾慶豹上述的批判神學僅停留在揭示之作用,而未能進一步地延伸至一種更為積極的批判性和政治神學實踐的可能。Graham Ward補助了這一點,他建議一種政基督門徒政治性的“解讀”能力:解讀“世俗化世界”,以及(重新)解讀“基督教傳統經典”。這意味著基督門徒不僅需要對世俗化世界的種種文化現象有敏銳和批判性的辨識和解讀能力,而且也需要能夠重新深入(重讀和重寫)基督教傳統教義裡的重要和寶貴資源,並如何創造出一種以(古老)基督教經典的重新解讀,重寫回(現代)當代文化中的政治神學實踐之可能性。我相信這也是激進正統神學努力從事的工作和研究。
參考文獻:
曾慶豹,《上帝、關係與言說——批判神學與神學的批判》,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葛拉漢.沃德 (Graham Ward),《世界與教會——作門徒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Discipleship: Becoming Postmaterial Citizens),王宣曆譯,台北: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10。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