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Powered by Blogger.
15 October 2011

房東太太的出殯:有血有肉的神學

今天是房東太太出殯的日子。今天請了假,早上去出席她的出殯儀式,也許這是我為她送行到最後的一次,因為今後我再也不會見到她了。

還記得與房東太太的相處不多,只有幾次的簡單談話。印象深刻的一次,乃是她主動與我交談,告訴我別介意她丈夫的脾氣和不怎麼友善的性格。這是我第一次對房東太太的印象。接著過了幾個月,發現她好像健康出狀況,直到無法正常上班工作。因此,辭去了工作而留在家裡休養。然而,她的病情似乎沒有因此而好轉,反而看似越來越不樂觀。看到她一天一天的逐漸憔悴和瘦了下來,心裡為她感到難過而卻不曉得可以如何幫助她。

直到那天知道她入院了,才意識到也許她的病情並不簡單。自從入院了以後,房東也很少回家,有時候也許需要留在醫院照顧她,或深夜才回到家。那段日子,我與房東幾乎都沒有碰過面,沒有機會問他有關房東太太的病情。也許,知道他心情極差,而沒有勇氣想要去打擾他,讓他一人安靜。也許那時候的我,根本沒有想到房東太太的病情是已經來到嚴重的地步。

今早的出殯儀式,並沒有多少人來出席,幾乎都是親人。我這外來人的出席,也許讓他們感到驚訝,甚至問我是誰。我從來沒有參加過非基督教的出殯儀式,因此對於那些儀式是生疏的,擔心自己對這方面缺乏認識會導致自己犯下不尊重的錯誤行為。

我站在一旁,看著他們進行著出殯前的一些喪禮儀式,心中不知怎麼會浮現一種“基督教徒”的聲音。這個聲音正在問我:“她信主了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心裡並沒有作出什麼回答,也許對於我來說,這是否是我現在應該問的問題嗎。許多基督徒,都會如此問一個去世的人,是否已經信主了。也許對於這些基督徒來說,“信主了否”是他們對於一個死去的人最關心的事情。若死者已信主了,那也許對於這些基督徒來說,這並不是一個需要如此難過的事情,也許他們會感到很欣慰。但若知道死者還未信主,那也許他們會因此感到難過,或者實際上是遺憾。也許對於他們來說,對一個死者離世的悲傷程度,取決於死者是否信主了。然而,在面對著死者以及他的家人親屬的那悲傷氛圍的時候,我們所需要的福音,不是一種“信主”的福音,更是“與哀痛的人同悲傷”的福音,一種不缺乏人情世故的真實和實在的“人性福音”。我們不應該將福音給“醜化”了,而是讓福音更貼近人心。

在儀式的最後一個環節,禮儀師要求大家走到死者棺材前瞻仰死者的最後一面。我被分派了一條面巾,與大家一起走上前瞻仰死者。有一個月沒有見到房東太太了,再次看到她的時候,竟然是如此瞻仰她,卻無法有眼神相對的見面。雖然她化妝後的樣子比起之前生病的樣子,看來的確有生氣的不少,但這時刻的生氣卻只是表面上的生氣。看見大家悲傷地哭泣,我只能忍住自己的眼淚和心情。這時候的我,把自己看作是他們的一份子,成為他們的親屬,嘗試了解大家心中的哀痛。當棺材搬上車後,我跟在他們當中,一起慢慢步行跟隨在車子的後端,為她而送行。到了一段路程,大家都上了巴士打算啟程到墳場,而我只能暫時送行到這裡,沒打算與他們直到墳場,也許這是我能夠走到的最後。

今天的我,體會到在人與人社會中的一種真實情感,只有當你真實參與在其中的時候方能體驗。這些的情感是真實的,看到房東抱著他的兩個兒子痛苦傷心的畫面,我知道那是真實的。對於我這個正在學習神學、認識神學、進行神學思考的理性人來說,這是在理性思考中無法真實體會的。在這樣的情況中,需要的不是什麼理性上的神學解釋和分析,或者什麼公共性的神學的抽象論述和討論。這些普通日常生活中的“私人事故”卻是有血有肉的故事,只有在我們願意嘗試投入其中,不是進行理性的分析和討論,而是真實的情感溝通和接觸,讓關愛、信任、安慰和感情再次在作為日常生活世界的公共領域中被喚醒。對於我來說,神學應該是有血有肉的,而神學的公共性更是包含了對人民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議題的關注。





  • Blogger Comments
  • Facebook Comments

1 comments:

  1. 朋友,我觉得你真是基督徒好榜样!

    有些基督徒,在自己亲人奄奄一息时强行改其信仰,明明亲人一生信奉其他宗教,还要强行使用基督教葬礼仪式。

    他们的行为让人非常反感!完全看不到对亲人的尊重!

    这岂是基督教的博爱精神?

    ReplyDelete

Item Reviewed: 房東太太的出殯:有血有肉的神學 9 out of 10 based on 10 ratings. 9 user review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