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真的過得好快,已經七年了,古來堂成立至今已經有七年之久。
今天是古來堂的七週年紀念,而且也是古來新聖殿的啓用禮。看著古來這三層樓高的新聖堂,心裡還是存著感恩的心,相信背後除了上帝的恩典,也有一群默默耕耘和辛苦勞力的團隊他們的用心。我已好久沒有回來這裡了,這裡有我一些的回憶和心路歷程,還有一群很好的弟兄姐妹。今天再次重遇大家,心中充滿無比感動。
就如今天牧師的信息所言,我們還需要繼續前進,因為這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始,我們還有未完成的使命,而我們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這個使命。第一個七年已過去,我們期待另一個七年,而這將是我們與上帝一起同共前進的七年。願我們的主,繼續領導他的教會,讓教會成為上帝在這世界彰顯的代表。
這裡是我今天參加新聖堂啓用禮的一些感想:
在我離開古來教會到新加坡工作的那時候,教會內部發生了一些問題,一些看來好像是人與人關係的問題。我那時候的確有點失望和難受,心中對教會的問題充滿疑問。兩年後的今天,回頭看當時的那些問題,已經變得那麼微不足道了,也許每個人也不再在乎它了。也許,大家也真的再次成長了、成熟了、更懂事了。
跟一位很認識姐妹交談,她患了癌症,據她所言,時間也許剩下不多。我心裡聽著她述說的故事時,心中是何等難受。我這位信主這麼多年的基督徒,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安慰她,或給予鼓勵。我只是知道我無法完全體會她所經歷的,因此任何嘗試想要安慰和鼓勵的言語都看來是那麼的虛假和空洞。我不想不負責任地安慰她說,上帝一定會醫治她的疾病;我不想用那種屬靈空洞的言語去鼓勵她說,要對上帝有信心和盼望;我更不想用那種習慣性的虛假言語去答應她說,我會為她禱告,而最終我並沒有真的做到。也許,我只能做到的,就是安靜地坐在她的身旁,認真地聆聽她的故事,珍惜我與她現有的這段團契時光,與她一起分享在基督里的恩典。「美琼姐,謝謝你的分享。」
建堂,可說是馬國華人教會的一種「傳統」,幾乎會被列入教會長遠計劃和藍圖的其中一個目標。有些教會看到其他教會建堂,也不認輸地加入行列。結果,教會們都忙碌於建堂。其實,不難明白為何教會會有如此的傾向,主要還是基於教會如何看待她自己,以及如何定義她自己。有人認為建立新聖堂是顯示教會增長的一個標誌,證明教會需要更大的地方來容納更多的信徒。有人認為建立新聖堂是代表一種進步,顯示教會的另一種增長。更有人認為建立一個更好更舒適更完備宏大的教會是一種彰顯上帝榮耀的具體表現。
這裡我不以「屬靈」的角度去批判以上觀點,而從人性和社會性的角度去看待這議題。教會也與社會人一樣,需要一個安穩的地方作為其居住所。若沒有一個安穩的地方(好像那些沒有自己房子的人一樣需要飄浮不定),教會也許會有一種危機感,因此教會非常需要有個屬於自己的地方這樣的安全感。因此,無論如何教會都會盡量籌備經費去建立屬於自己擁有的產業,這樣教會就能毫無後憂的情況下生存下去。
我並不反對建堂,我只是要批判當中可能存在的人的動機和榮耀,我更覺得這絕對不是教會存在的重點。當我看到教會為了建堂而忙碌於經費和籌款的事項,甚至還要在接下來的日子處於還債的貸款狀態,我只擔心這會影響教會所需要專注的方向,而且還可能輕易地陷入一些妥協和限制。這種真實的情況就猶如貸款購買汽車和房子一樣,你將逃脫不了它對你整個人的限制和捆綁。我始終認為教會不是教堂,教會乃是一群信仰的群體;教會不是專注於建立教堂,而是專注於建立委身於基督的信仰群體。老實說,教會的宏偉和完備硬體設施真的有助於建立信徒?我反而認為這不是絕對的,有時候它卻攔阻了上帝要做的工作。信徒在舒適的環境有時候是更難明白基督的福音,也讓那些進來教堂的朋友專注於教堂勝於上帝和信仰本身。當教會願意花費幾百萬來建立教堂,卻只花費幾萬來建立信徒,這跟國陣政府有甚麼分別?他們也不是喜歡耗資大筆經費來建找宏偉的宏偉建築物,而對於建立國家人才的獎學金卻是斤斤計較和非常勉強。
教會若是基督的教會,必然是以「他者」(Other)為本身關懷焦點的基督精神,而不是考慮到本身的利益,甚至處境。教會有時候太愛自己了,而忘記了愛人。教會有時候太過保護自己了,而忘記照顧他人的需要。教會有時候太過維護本身的「聖潔性」,而忽略了那些不聖潔的罪人。若不維護和關心教會,教會也許會關門倒閉?我就不認為一個教會的關閉是一種基督教的失敗,反而讓基督徒重新認識「非教堂的教會」的真實性,不是來自教堂,而是基於委身於基督的信仰群體,是在基督里成為合一的肢體,不被瓦解的共同體。基督徒要繼續在無建築物的情況下為主做見證。從猶太人以色列的歷史,我們就可以察覺到他們的信仰反思和重建多數在聖殿被毀和失去家園的情況下發生。馬來西亞的教會一定要好好做好這樣的預備,因為它隨時可能發生的,就是基督徒教會的被禁止。
此外,曾思瀚博士也講過一個教會的實例:在美國的某個教會,一些教會信徒看見教會有需要幫助他們社區里的那些邊沿的街頭少年人,因此提出此建議。可是,教會的多數家長卻極力地反對,主要擔憂這些街頭少年人將影響和帶壞他們的孩子。唉,真的非常諷刺:教會越來越聖潔,教會外的世界就越來越污穢;教會越來越安全,教會外的世界就越來越不安全;教會越來越大間,教會的信徒就越來越擁護它,而難以放下它去尋找教會外世界的人們。
你的教會這樣豪華美麗,有一些人是無法進得來的。
無論是建堂或者植堂,永遠都不是絕對的,也不會永遠都一定是上帝的旨意。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無疑的,而基督徒的身體是聖靈的殿,這是基督徒需要擺脫「教堂思維」而才能夠經歷的真理。
今天是古來堂的七週年紀念,而且也是古來新聖殿的啓用禮。看著古來這三層樓高的新聖堂,心裡還是存著感恩的心,相信背後除了上帝的恩典,也有一群默默耕耘和辛苦勞力的團隊他們的用心。我已好久沒有回來這裡了,這裡有我一些的回憶和心路歷程,還有一群很好的弟兄姐妹。今天再次重遇大家,心中充滿無比感動。
就如今天牧師的信息所言,我們還需要繼續前進,因為這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始,我們還有未完成的使命,而我們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這個使命。第一個七年已過去,我們期待另一個七年,而這將是我們與上帝一起同共前進的七年。願我們的主,繼續領導他的教會,讓教會成為上帝在這世界彰顯的代表。
這裡是我今天參加新聖堂啓用禮的一些感想:
在我離開古來教會到新加坡工作的那時候,教會內部發生了一些問題,一些看來好像是人與人關係的問題。我那時候的確有點失望和難受,心中對教會的問題充滿疑問。兩年後的今天,回頭看當時的那些問題,已經變得那麼微不足道了,也許每個人也不再在乎它了。也許,大家也真的再次成長了、成熟了、更懂事了。
跟一位很認識姐妹交談,她患了癌症,據她所言,時間也許剩下不多。我心裡聽著她述說的故事時,心中是何等難受。我這位信主這麼多年的基督徒,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安慰她,或給予鼓勵。我只是知道我無法完全體會她所經歷的,因此任何嘗試想要安慰和鼓勵的言語都看來是那麼的虛假和空洞。我不想不負責任地安慰她說,上帝一定會醫治她的疾病;我不想用那種屬靈空洞的言語去鼓勵她說,要對上帝有信心和盼望;我更不想用那種習慣性的虛假言語去答應她說,我會為她禱告,而最終我並沒有真的做到。也許,我只能做到的,就是安靜地坐在她的身旁,認真地聆聽她的故事,珍惜我與她現有的這段團契時光,與她一起分享在基督里的恩典。「美琼姐,謝謝你的分享。」
建堂,可說是馬國華人教會的一種「傳統」,幾乎會被列入教會長遠計劃和藍圖的其中一個目標。有些教會看到其他教會建堂,也不認輸地加入行列。結果,教會們都忙碌於建堂。其實,不難明白為何教會會有如此的傾向,主要還是基於教會如何看待她自己,以及如何定義她自己。有人認為建立新聖堂是顯示教會增長的一個標誌,證明教會需要更大的地方來容納更多的信徒。有人認為建立新聖堂是代表一種進步,顯示教會的另一種增長。更有人認為建立一個更好更舒適更完備宏大的教會是一種彰顯上帝榮耀的具體表現。
這裡我不以「屬靈」的角度去批判以上觀點,而從人性和社會性的角度去看待這議題。教會也與社會人一樣,需要一個安穩的地方作為其居住所。若沒有一個安穩的地方(好像那些沒有自己房子的人一樣需要飄浮不定),教會也許會有一種危機感,因此教會非常需要有個屬於自己的地方這樣的安全感。因此,無論如何教會都會盡量籌備經費去建立屬於自己擁有的產業,這樣教會就能毫無後憂的情況下生存下去。
我並不反對建堂,我只是要批判當中可能存在的人的動機和榮耀,我更覺得這絕對不是教會存在的重點。當我看到教會為了建堂而忙碌於經費和籌款的事項,甚至還要在接下來的日子處於還債的貸款狀態,我只擔心這會影響教會所需要專注的方向,而且還可能輕易地陷入一些妥協和限制。這種真實的情況就猶如貸款購買汽車和房子一樣,你將逃脫不了它對你整個人的限制和捆綁。我始終認為教會不是教堂,教會乃是一群信仰的群體;教會不是專注於建立教堂,而是專注於建立委身於基督的信仰群體。老實說,教會的宏偉和完備硬體設施真的有助於建立信徒?我反而認為這不是絕對的,有時候它卻攔阻了上帝要做的工作。信徒在舒適的環境有時候是更難明白基督的福音,也讓那些進來教堂的朋友專注於教堂勝於上帝和信仰本身。當教會願意花費幾百萬來建立教堂,卻只花費幾萬來建立信徒,這跟國陣政府有甚麼分別?他們也不是喜歡耗資大筆經費來建找宏偉的宏偉建築物,而對於建立國家人才的獎學金卻是斤斤計較和非常勉強。
教會若是基督的教會,必然是以「他者」(Other)為本身關懷焦點的基督精神,而不是考慮到本身的利益,甚至處境。教會有時候太愛自己了,而忘記了愛人。教會有時候太過保護自己了,而忘記照顧他人的需要。教會有時候太過維護本身的「聖潔性」,而忽略了那些不聖潔的罪人。若不維護和關心教會,教會也許會關門倒閉?我就不認為一個教會的關閉是一種基督教的失敗,反而讓基督徒重新認識「非教堂的教會」的真實性,不是來自教堂,而是基於委身於基督的信仰群體,是在基督里成為合一的肢體,不被瓦解的共同體。基督徒要繼續在無建築物的情況下為主做見證。從猶太人以色列的歷史,我們就可以察覺到他們的信仰反思和重建多數在聖殿被毀和失去家園的情況下發生。馬來西亞的教會一定要好好做好這樣的預備,因為它隨時可能發生的,就是基督徒教會的被禁止。
此外,曾思瀚博士也講過一個教會的實例:在美國的某個教會,一些教會信徒看見教會有需要幫助他們社區里的那些邊沿的街頭少年人,因此提出此建議。可是,教會的多數家長卻極力地反對,主要擔憂這些街頭少年人將影響和帶壞他們的孩子。唉,真的非常諷刺:教會越來越聖潔,教會外的世界就越來越污穢;教會越來越安全,教會外的世界就越來越不安全;教會越來越大間,教會的信徒就越來越擁護它,而難以放下它去尋找教會外世界的人們。
你的教會這樣豪華美麗,有一些人是無法進得來的。
無論是建堂或者植堂,永遠都不是絕對的,也不會永遠都一定是上帝的旨意。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無疑的,而基督徒的身體是聖靈的殿,這是基督徒需要擺脫「教堂思維」而才能夠經歷的真理。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