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身是從事電腦軟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的職業,對於當今已成為主流的網路世界文化並不完全陌生,偶爾會特別去留意網路上所出現的種種現象,尤其是當今風靡全球的面子書世界(Facebook world)。我用“世界”來形容面子書並不完全不合適,因為面子書已經開始漸漸地建立起另一個世界,不同於我們現實中的世界,因此我稱它為Facebook world。而我們這些擁有其戶口的人,已經加入了這個世界,一起參與、建構和貢獻於這個世界。
但是,現實世界中的“民主自由”是否可以被網絡世界中的“民主自由”給取代?我認為,我們可以回到面子書世界的種種現象來探討。在面子書上,你可以自由地發言、表達本身的看法和意見、與其他人對話討論、分享一些資訊等等。由於在面子書上,我們可以輕易地發言(just simply type and post, that’s it),因此,這有可能將漸漸地產生一群不嘗試去深入思考就輕易發言的網民(因為若發言有誤,可以隨意地刪除,不必負責任)。在這裡,沒有人可以管治你的自由:你可以大膽臭罵他人、咒詛他人的祖宗十八代、對他人的人身攻擊等等。就算連國家首相和領袖也逃不過如此的對待:看看最近首相納吉的面子書負面的“DIAM LAR”就明白了。在面子書世界這裡,我們真的民主嗎?
當我們在探討關於“民主”的時候,我們肯定會觸及到“公平”。但是,什麼是“公平”?在民主社會裡,選舉(Election)象徵了一種“民主”的進行方式,透過每一個公民參與投票而選出為多數支持的人民代表。這展現了一個以人民為本的、“人民參與”的民主社會。最近在面子書上,開始流行了一種“民主”現象,開始進行一種網上投票的選舉活動,來爭取一種在立場上獲得支持的民主性基礎。由於許多網民不滿意首相納吉的治理能力,面子書上因此設立了一個“100000人要求納吉下台”的專頁。不只是首相納吉而已,也包括了副首相、內政部長等等。最近的趙明福命案,皇委會的報告結果缺乏基礎性和說服力的證據和論證,導致了許多人對此不滿,因此也在面子書上設立了一個“1000000人不信皇家调查报告”的專頁。這些專頁要求網民點擊加入,表示支持這樣的立場。
我個人並不反對這樣的專頁,我只是反對使用“數字”遊戲來鼓吹這樣的運動。在設立這些專頁之前,有誰可以如此肯定地說,有十萬人、一百萬人是支持這個立場?當你點擊這些專頁的時候,你是支持“所鼓吹的立場”,還是你其實是在支持“有某個數目的人支持這個立場”的立場?我只是認為,這些“數字”可能會影響人們理智地去正確性思考,而最終形成了一種“流行思維”的跟風文化。也許我們對民主的好勝心,使我們嘗試透過“大數字”來獲得一種虛假的勝利感:“讓我們證明給我們的政府看,我們有多少人是不爽政府”。我想問:我們真的因此民主了?不如,我們把那些“數目字”刪除掉,正式地設立一個沒有數字為題的面子書專頁,讓大家在裡面發言和參與。
接著,我想要對那些認為“數字”就是象徵和代表“民主”的思維作出批判性的看法。我們都是容易對數字著迷的人(包括我本身在內),尤其當今的網絡世界是建立在以數字為基礎的“民主”概念。我這裡的“數字”不是指著數碼(Digital or Binary)的意思,而是意味著一種以“人數”為根據的民主概念。在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也不例外,看看709集會後大家不斷地在爭論有關“出席集會人數”的問題。政府報小數,人民卻報大數,到底真實的數目是多少?(沒有人能夠準確性地去計算)我的重點是,人數真的如此關鍵重要嗎,以至於我們不停地為了這些而爭論下去?對我來說,就算當天709出席的只有區區100名集會者,我也不認為那是一個失敗:因為成功與失敗不是在於“數目之多少”,而是在於整個BERSIH 2.0所要帶出的改革理念和訴求是否是正當性和有益處的。難道因為出席人數少,就意味著BERSIH 2.0所推動的是不對的?我們追求“人數”或“數字”是為了什麼目的?還是這其實是基於我們本身的“數字遊戲”的意識形態思維所影響的?很多人的支持,就是代表正當性嗎?(那麼腐敗的國陣政府也同樣可以號召幾百萬支持者來合理化它的政權)因此,數目就是代表“民主”嗎?網上的數目就象徵“民主”嗎?
最後,我想要與讀者分享,有關網絡世界的“民主”所可能產生的一種“真理”現象。這樣的“真理”,乃是由群眾的力量和參與而慢慢地建立起來。在當今的網絡世界裡,群眾已經成為了判斷對錯是非的權威。比如說,Google這一類的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建立在這樣的一種計算法則之上:對於一條信息的搜索結果,其優先排列次序乃是由過去之前的網民對這些結果的瀏覽次數而決定的,而不是根據信息或其來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作為參考。唯一的決定因素是根據網民對一條信息的到訪次數或人次。簡單來說,越多人遊覽的信息和網頁,將會被優先排序在前列。因此,當你遊覽一個信息和網頁的同時,其實你也是在參與和貢獻於這個排行榜的決定。若是如此,網民的訪問總數量,將重新塑造了人類的知識:政治、社會時事、文學和科學等。當這些搜索引擎記錄著我們以前搜索的次數和請求(search request),它在某個層面上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群眾的“智慧”,漸漸地建立了群體共同認知的“真理”。
當對於那些你不了解的事物而需要搜索尋找資料的時候,你多數時候都會挑選那些排在前列的搜索結果作為你的參考。它們並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真實性,只是顯示了一條信息備受歡迎的程度。所以我說,這樣的法則根本上就是一種“流行主義”法則,根據大眾的喜好為根據和基礎。而這樣的趨勢是難以克服的,因為當網民選擇點擊那些排在前列的網頁,那麼這些網頁將會一直成為最高點擊次數的網頁,而永遠成為排行棒的榜首(這種策略其實是可以被人刻意操縱的,以達到他們的利益)。我們不能靠這種方式來獲得知識,若我們聽任群眾的“智慧”牽引我們的注意力,那麼我們所接觸的知識範圍必然會變成很小,我們對世界和真理的看法必然會受到扭曲。
若你讀到我這篇文章,很大可能你是面子書世界裡的公民之一(因為通常我會在我的面子書上分享我部落格的文章)。你也許可能與我一樣,多數時間都會進入這個世界,在你自己的“社會”群體裡參與共同的生活,與其他公民一起建立面子書“社會”的發展進程。為什麼面子書世界(甚至可以延伸至整個網絡世界)會受到大家如此熱烈的響應和參與?相信你我這些在面子書上的活躍分子,肯定可以意識到這一點。
這篇文章並不是要批判面子書,而是想要嘗試對我最近所觀察到的面子書文化或是網絡世界的現象帶出一些反思性和批判性的觀點,我將這些文化稱為“民主的網路世界”:
對於馬來西亞的網民來說,最近在網上談論最多的議題,其核心主題肯定不會離開“民主”、“自由”、“公平”等這些政治性和社會性的概念。雖然BERSIH 2.0的遊行集會已經過了快要三個星期,但是後709的現象依舊火熱,這可以明顯地從面子書上眾多的post內容被證實。因此,我們可以發現,面子書上正在發動著一種社會性的運動:在網絡上(如面子書)建立一個“民主”的世界。
無可否認的,面子書提供了我們一個“自由民主”的平台,讓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去參與(我不曉得面子書是否會阻止一些人加入,除了中國網民外)。在這個網上“民主和自由”的群體社會裡,你擁有自由言論的空間和權利,參與這個社會的建構。你也會尊敬其他人的權利,因為他們與你一樣,也同樣擁有自由言論的權利。這是為什麼政治性議題的討論,可以在面子書和網絡世界裡發展得如此蓬勃和迅速。這也可以解釋為一種“空間轉移”的網路意識形態:在現實世界中無法獲得自由和民主的公民,將對這些理想的嚮往和盼望轉移到網絡世界中,因為這裡提供了我們想要的自由和民主的空間。
但是,現實世界中的“民主自由”是否可以被網絡世界中的“民主自由”給取代?我認為,我們可以回到面子書世界的種種現象來探討。在面子書上,你可以自由地發言、表達本身的看法和意見、與其他人對話討論、分享一些資訊等等。由於在面子書上,我們可以輕易地發言(just simply type and post, that’s it),因此,這有可能將漸漸地產生一群不嘗試去深入思考就輕易發言的網民(因為若發言有誤,可以隨意地刪除,不必負責任)。在這裡,沒有人可以管治你的自由:你可以大膽臭罵他人、咒詛他人的祖宗十八代、對他人的人身攻擊等等。就算連國家首相和領袖也逃不過如此的對待:看看最近首相納吉的面子書負面的“DIAM LAR”就明白了。在面子書世界這裡,我們真的民主嗎?
當我們在探討關於“民主”的時候,我們肯定會觸及到“公平”。但是,什麼是“公平”?在民主社會裡,選舉(Election)象徵了一種“民主”的進行方式,透過每一個公民參與投票而選出為多數支持的人民代表。這展現了一個以人民為本的、“人民參與”的民主社會。最近在面子書上,開始流行了一種“民主”現象,開始進行一種網上投票的選舉活動,來爭取一種在立場上獲得支持的民主性基礎。由於許多網民不滿意首相納吉的治理能力,面子書上因此設立了一個“100000人要求納吉下台”的專頁。不只是首相納吉而已,也包括了副首相、內政部長等等。最近的趙明福命案,皇委會的報告結果缺乏基礎性和說服力的證據和論證,導致了許多人對此不滿,因此也在面子書上設立了一個“1000000人不信皇家调查报告”的專頁。這些專頁要求網民點擊加入,表示支持這樣的立場。
我個人並不反對這樣的專頁,我只是反對使用“數字”遊戲來鼓吹這樣的運動。在設立這些專頁之前,有誰可以如此肯定地說,有十萬人、一百萬人是支持這個立場?當你點擊這些專頁的時候,你是支持“所鼓吹的立場”,還是你其實是在支持“有某個數目的人支持這個立場”的立場?我只是認為,這些“數字”可能會影響人們理智地去正確性思考,而最終形成了一種“流行思維”的跟風文化。也許我們對民主的好勝心,使我們嘗試透過“大數字”來獲得一種虛假的勝利感:“讓我們證明給我們的政府看,我們有多少人是不爽政府”。我想問:我們真的因此民主了?不如,我們把那些“數目字”刪除掉,正式地設立一個沒有數字為題的面子書專頁,讓大家在裡面發言和參與。
我們是否應該信任群眾的“智慧”?這是有關批判性思維的問題。歷史向我們證明,“大眾流行”往往是不太明智的,很多不明智的觀念在大眾中都很受歡迎,如擁有許多瘋狂歌迷的流行音樂藝人、美國伊拉克戰爭、過去西方的奴隸制度等等。我認為,我們需要專家。由那些擁有專業學識和權威人士的專業意見,來引導我們去正確性地看待一些事物,作為理解上的參考。可惜的是,當今的網絡世界的流行文化,已經將這些專家打壓下去。由於他們較學術性的深度文章和專業意見,普遍上並不容易被喜愛流行和簡易信息的網民接受和消化,這導致這些專家的意見和看法永遠不是屬於主流的,而因此被邊沿化(但是,他們的信息確實有某種程度上的根據性和可靠性)。
基於如此的想法,我本身認為,民主國家的政策不是單靠民粹的方式去決定的(民意或是獲得最多人民支持的),而是需要更多能夠引導國家和世界的智慧人士來帶領(我們可從BERSIH 709事件中看到這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民的民主性參與,不是朝向“大眾流行”的智慧,而是理性和批判性地支持那些有智慧領導國家的人士。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