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Powered by Blogger.
10 May 2012

侯活士《基督國度的政治》:超越羅馬的政治

引言:

428事件之後,令我開始安靜地去反思一些東西,這段日子所經歷的種種事情,尤其是在參與對國家民主進程的關懷。坦白說,親身參與了709226428社會公民運動後,確實讓我體驗了一份真實的政治參與感,這是從小在教會圈子長大的我從來沒接觸和體驗的東西。428中不幸的警民衝突事件,涉及嚴重和血腥的暴力行為,當中凸顯了我國政治和掌權者的虛假和詭詐,暴露快樂人性的權力的醜陋一面。除了心中的憤怒和不滿,更多的乃是悲傷,甚至在黑夜中獨自流淚。我已不曉得如何繼續向上帝禱告,也許我的言語已經空白了。

還記得那一天,收到來自遠方的一位主裡弟兄,感激他給予的鼓勵和守望,從他勉勵的話語中再次叫我重新認真地去反思一些東西:《超越羅馬》。
上帝總是將自己對一個時代的重要啟示交付給祂的先知。這個時代許多的約拿,一個個逃往他施;但也有另外一群人,因為人子的十字架,而堅定腳步地站上各各他。在那之前的巴勒斯坦只有兩種猶太人:一種心態上臣服羅馬,一種想著推翻羅馬。但那位加利利的先知,卻帶出了裂天而降的第三種聲音:超越羅馬。超越羅馬,非屬世的道路。願祂在這個轉機與變局的時刻,堅定你、鼓勵你、使用你,也保守你心靈的寧靜與平安。
在這段日子裡,我學習安靜和反思的禱告,我學習盡量遠離網上的眾多關於國家政治和428的資訊消息,我學習回到基督教的信仰裡去思想基督的福音。我沒有忘記那句話:《超越羅馬》。前幾天,閱讀到一篇文章,來自美國當代基督教倫理學家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的文章:“Why Did Jesus Have to Die? : ­An Attempt to Cross the Barrier of Age”。我從這篇文章中看到了一些線索,也幫助我能夠在當今混亂迷失和動盪劇變的國家局勢中保持清醒,明白基督信仰的福音所展示的另類政治。這樣的另類政治,乃是從我們基督耶穌的生命重新被理解和實踐出來。

以下是我從侯活士教授的文章所閱讀到的要點,並按著本身對這些要點的理解和反思,作出整理和闡述,盼望藉此分享可以幫助當代的基督徒明白基督的福音,上帝國的福音,以至於基督徒清楚我們所委身的基督信仰是什麼,以至於我們能夠在這世代活出一種超越羅馬的非世俗的門徒政治。


什麼是基督教(Christianity)?

侯活士以一個當今美國基督教正面對的問題作為開始:處於基督教國家的美國基督徒,所面對的其中一個最大難處,乃是我們對“基督教”的熟悉,而這種熟悉使我們難以閱讀和聆聽聖經。往往我們都“基督教”的熟悉甚至大過於對聖經的熟悉,以至於我們所信仰的基督教不再是真正的基督教,即使我們對信仰是多麼的虔誠和委身。
侯活士指出,基督徒的問題,不在於是否對信仰虔誠(保守福音派一直所強調和追求的個人屬靈生命),而在於我們的信仰是否被基督的福音所形成和結構的。因此,對於“什麼是基督教”這個嚴肅的問題,我們需要回到基督的福音本身,更徹底地說,即回到基督本身。


福音的答案:不是耶穌的愛,而是耶穌本身

什麼是基督教?什麼是基督教的福音?這是一個非常普遍又重要關鍵的提問,但卻是基督徒最少去認真思考的問題(沒關係,牧師會告訴我真正的答案)。對於這個問題,你也許會聽到許多各種各樣的答案。最為普遍的答案:基督教的福音,就是關於愛和罪得赦免。換句話說,成為基督徒就是意味著彼此相愛、愛人如己,因為我們的罪得到上帝的赦免。

然而,對於侯活士而言,這不是真正的答案,反而是基督信仰的一個嚴重問題,即以愛來辨識基督教信仰,以愛作為基督教福音的根據。若基督教是要我們彼此相愛,若基督教是關於我們的罪得赦免,那麼,為什麼我們需要耶穌?為什麼我們需要耶穌來告訴我們關於愛和罪得赦免的道理?為什麼耶穌還需要受死?為什麼上帝要經歷道成肉身?為什麼上帝不乾脆差遣一位使者來告訴我們這些真理,不需要耶穌如此麻煩地經歷了許多苦難,甚至最終被人釘在十字架上慘死?

我們經常聽到的一些關於這問題的“傳統”解釋: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就是要經歷我們所經歷的,體驗我們所體驗的人生中的喜怒哀樂,如此耶穌便能夠明白和了解我們的心聲處境(好像國王打扮成普通平民,進入平民的生活世界去體驗他們的生活)。也有一些解釋指出:耶穌的受死乃是為了世人的罪而被釘在十字架上,因此他的受死是必要的。

然而,如果以上就是耶穌道成肉身的原因(因為愛的緣故),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的唯一原因(因為愛的緣故),如果這就是基督教福音的唯一內容(因為愛的緣故),如果耶穌本身就是關於要我們去愛(因為愛的緣故),那麼,為何世人都拒絕耶穌?為何世人拒絕耶穌所傳揚的福音?為何耶穌要揀選十二位門徒跟隨他?為何耶穌出來傳道、醫病、趕鬼、接觸罪人、維護罪人、甚至譴責那些宗教人士?為何耶穌要被他人陷害至死?為何耶穌要受到不公平的審訊?簡單的說,為何上帝不讓耶穌直接上十字架(不需要經過許多麻煩的逼迫、陷害、拒絕和試探)?

在這裡我們需要進一步去思考的,不是耶穌是否需要受苦或受死的問題,而是耶穌受苦和受死的方式。耶穌在世上所活出的方式,正是活出他所傳揚的福音,即是天國的福音,上帝之國的福音(The Gospel of God’s Kingdom)。


基督的福音:上帝之國的福音

你是否還記得耶穌在曠野四十天受撒旦試探的記載(路加福音第四章)?耶穌在曠野的四十天到底在做什麼?聖經並沒有記載詳細的內容。耶穌到底在那禁食的四十天中,思考著什麼東西?什麼東西到底如此關鍵,以至於耶穌需要用四十天的禁食來安靜禱告思考?我想,耶穌他本身意識到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性的問題是需要去面對的。這方面,其實我們可以從這段描述耶穌受試探的記載找到一些暗示性的線索,即撒旦向耶穌提出的三個獻議(Offer),因為這些線索正顯示出耶穌當時正面對的掙扎。這段經文的記載並不是純粹要告訴我們:耶穌如何勝過撒旦的試探,歌頌耶穌對試探的得勝。而實際上,這段經文的記載重點,也許是跟接下來耶穌進入會堂宣讀的經文有關。回到剛才的一個問題:為何當時的人們拒絕耶穌?

他們拒絕耶穌,因為:
當撒旦提醒耶穌他有能力把石頭變成麵包時,耶穌拒絕了。
當撒旦向耶穌獻議擁有這世界所有國度的權柄時,耶穌拒絕了。
當撒旦獻議耶穌他不需要面對死亡時,耶穌拒絕了。

為什麼耶穌拒絕這些“好”的獻議?請留意,這些好的獻議:擁有能力叫飢餓者得到飽足、擁有權柄叫世界和人與人免於戰爭、擊敗死亡本身。但耶穌卻拒絕了這些“善事”。沒錯,耶穌要叫飢餓者得飽足,耶穌要世界和平,耶穌要戰勝死亡,但重點不是耶穌要看到的結果,而是耶穌所採用的方式,即上帝國度的方式。他拒絕了撒旦的獻議,因為耶穌知道上帝的國度並不是撒旦的方式。(這就是耶穌在曠野禁食四十天所思考和經歷的掙扎,是耶穌在出來服事前所認真思考他所要傳揚和實踐的福音內容。

耶穌拒絕接受撒旦的獻議,並不意味著耶穌所宣揚的上帝國度不是政治性的。耶穌所傳揚的福音(包括所實踐出來的福音)是政治性的,但耶穌所代表的國度政治並不是世俗的政治,乃是轉化世界去明白如何達到善的一種另類政治。不像世俗政治,耶穌拒絕使用世俗的暴力方式去實現真正的和平,但這並不是表示耶穌不是政治性的,或是不維護和平。因此,我們可以在緊接著的經文中看到耶穌所傳揚的福音的內容,即上帝國度的政治。

耶穌在安息日進入會堂,宣讀了先知以賽亞的一段經文,寫著說:

主的靈在我身上,
因為他用膏膏我,
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
差遣我報告:
被擄的得釋放,
瞎眼的得看見,
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
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路加福音418-19

讀完後耶穌坐下,然後對會眾說這句話今天在他們當中成就了時,耶穌面對的不是歡迎,而是拒絕。他們拒絕了耶穌所宣揚的福音,他們拒絕了耶穌在這新時代(新約)所開啟的上帝國度的政治。耶穌所宣告的上帝之國度來到,耶穌要建立一個新國度,一個如他所宣告的“上帝悅納人的禧年”的新時代:為貧窮者成為貧窮、為被壓制的承擔苦難、為世俗暴力的世界帶來非暴力的真正和平。


耶穌的政治:超越羅馬的政治

上述我們有提到的:為何耶穌會經歷如此政治性的逼迫和受死?因為耶穌所擁抱和體現的政治正威脅著所有的世俗政權。若我們嘗試從這個“政治性”的視角去解讀耶穌受難的整個敘事,我們將發現耶穌身上所彰顯的政治性角色。侯活士引用了三個耶穌受難事件的敘事來闡釋這點:

一、耶穌被捉拿的事件時常被“誤解”為耶穌的非政治性,尤其是當耶穌吩咐彼得放下那切掉祭司僕人耳朵的利刀。這並不意味着耶穌拒絕政治性行為,耶穌所拒絕的乃是使用暴力手段的政治方式,這是耶穌所不認同的。耶穌對彼得的命令,實際上正顯示出耶穌的政治乃是對這世代權力的批判性挑戰,挑戰這個世代什麼才是真正的政治。在這點上,清楚地顯明耶穌的政治性角色。

二、在約翰福音第1819節,當大祭司盤問耶穌的教導是否“宗教性”,或是“政治性”,
以企圖尋找定罪耶穌的把柄,耶穌如此回答:“我從來是明明地對世人說話。我常在會堂和殿裡,就是猶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訓人;我在暗地裡並沒有說什麼。你為什麼問我呢?可以問那聽見的人,我對他們說的是什麼;我所說的,他們都知道。”政治是公開性的言論或演說,耶穌向公眾言說上帝的道,並沒有什麼隱藏的,因為耶穌所帶來的國度是公開性的。

三、當耶穌被帶到羅馬官彼拉多面前審訊時,彼拉多嘗試從政治角度去審問耶穌,以了解耶穌是不是政治的。彼拉多質問耶穌:“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在這裡的回答是清楚和關鍵性的。耶穌回答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很多人經常用耶穌的這句回答來否定耶穌是政治性的。然而,彼拉多卻明白耶穌這話的涵義,因此他繼續問道:“這樣,你是王嗎?”彼拉多明白耶穌的回答並不是否認他是王,而是否認他的國度不是來自這世界的國度。耶穌所體現的國度不像是羅馬的國度,不像這世界的其他任何國度;耶穌的國度乃是超越羅馬的國度,超越一切世俗政權的國度,是對於這世界的一個另類的國度。因此,耶穌沒有否認他是王,而回答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而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

對於耶穌的回答,彼拉多卻問:“真理是什麼?”彼拉多無法明白真理,因為天國的真理不是來自世俗的,而是天父差遣他的兒子來到世間,好使我們——作為在聖靈工作下的教會可以成為在這世上的另類政治,為真理作見證的政治。世俗世界的政治是根據暴力(不管是在言語或行為),遠離真理的,而基督國度子民所建立的另類政治群體要挑戰和批判這些虛假和暴力的政治,並以基督和平的方式成為在這世界的美好見證。

這就是基督的福音,這福音是政治性的,因為這福音所宣揚的,乃是透過耶穌基督的生命、受死和復活而開展的新時代和政治。就如以下侯活士所描述的:

He gave them a new way to deal with offenders—by forgiving them.
He gave them a new way to deal with violence—by suffering.
He gave them a new way to deal with money—by sharing it.
He gave them a new way to deal with problems of leadership—by drawing on the gift of every member, even the most humble.
He gave them a new way to deal with a corrupt society—by building a new order, not making the old.
He gave them a new pattern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 and woman,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between master and slave, in which was made concrete a radical new vision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 human person.
 He gave them a new attitude toward the state and toward the “enemy nation.”

這樣的另類政治,已回答了為何耶穌被拒絕和最終被害。雖然耶穌國度的政治被拒絕,甚至被不公義的政治而打壓,然而上帝是信實和公義的。上帝叫耶穌從死裡復活,正是這個復活的意義,讓委身於基督國度的政治的跟隨者能夠有能力去活出另類於世界的政治生命。耶穌的道成肉身,耶穌所活出的政治“人性”,耶穌的受難與復活,成為了跟隨基督的歷代教會的福音使命和根據。


結語:一些反思

基督的國度,不是建立另一個羅馬來取代現有的羅馬,而是一種來自天上真理的超越羅馬的另類政治群體。這是為什麼基督的教會一定要隨時保持清醒。耶穌被逮捕和受難的過程中,我可以明白門徒的心情和痛苦,我可以體會彼得為何憤怒地切下敵人的耳朵,我可以了解耶穌的母親和跟隨者只能悲傷地望著耶穌死去。就如耶穌回應彼拉多的話“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若耶穌國度的政治只是這世界的另一個政治或羅馬,耶穌就不會被敵人陷害而受苦。然而,面對暴力的侵害,耶穌選擇以受苦去對付暴力;面對敵人的攻擊,耶穌選擇以寬恕去對付敵人的攻擊。這看似不合理的政治,不受世界歡迎的政治,是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已向我們展示的政治生命。凡願意跟隨這位救主的人,就是要活出基督的生命。

若基督因著他所體現的政治而被拒絕和受逼迫,那麼,我們不難了解,當教會選擇忠於這位基督時,他必然發現自己因著基督而受逼迫和攻擊。這正是耶穌所宣揚的天國福音:“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當我們發現今天的教會活在安逸和免受逼迫拒絕時,這是否值得我們好好再次反思:教會是否正活出基督的福音?



  • Blogger Comments
  • Facebook Comment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Item Reviewed: 侯活士《基督國度的政治》:超越羅馬的政治 9 out of 10 based on 10 ratings. 9 user review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