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早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分別用新加坡的三種官方語言,即馬來語、華語和英語,對全國發表了講話:「他把一生奉獻給新加坡,致力團結全國人民,激發大家自力更生。在他的領導下,我國成功從第三世界晉升第一世界,成為一個讓人民引以為豪的家園。」那一天,新加坡建國之父李光耀年老離世。
很多人都知道李光耀是誰,一提到新加坡,便會立即聯想到他。大家對他的印象大致有兩種:一是他很獨裁,新加坡因而缺乏自由;二是他是明君,將新加坡作為小國的不可能變成可能,沒有他就沒有新加坡今天的繁盛,由此成為「缺乏良好民主的國家也能夠有良好的民生與經濟表現」的成功代言人。
他的離去,對許多新加坡人來說是個悲傷的日子。即使大家對老邁的他的離去早已心理有數,但始終還是難以壓抑對他的懷念。也許就像李顯龍總理在其發表講話中總結的:李光耀就是新加坡。這似乎在暗示著李光耀的影子和其精神留下在新加坡的各個角落。
這一星期看到社交媒體上許多關於李光耀功過的評論,許多充滿爭議性的兩極看法。我個人認為即使多麼理性和客觀的看法,也都會有其主觀性的一面。對於李光耀,我只想從自己主觀的理解去看待他的故事,畢竟我對他理解和研究不深,只是那七年在新加坡的日子對他有較多的認識。
李光耀是一個充滿爭議性的人物,一個對自己充滿自信的領導人。作為新加坡的最高領導人,他的自信除了讓他擁有極大的政治權力,也曾將他的政敵或反對派的異議份子搞到破產,或將其投進監獄中。對於這一點,我相信許多人新加坡人都知道。然而、這樣一個有權力的人卻過著簡樸的生活,不希望被人頌讚或奉承。雖然在一些社會議題上(如婦女問題、貧窮問題、宗教問題、受壓迫者與當權者的關係問題),他的言論經常帶著一種不怎麼正確的藐視態度,然而,他為了打造一個和諧和平國家的努力和用心卻是東南亞任何人難以超越的。在他的國家裡,他深受所有種族的喜愛。此外,更難得的,他是婦女心目中最親愛、最樂於奉獻的好丈夫。
的確,他的故事充滿許多爭議,這也是他在自己的人生中所做出的選擇,選擇了其故事的走向。他所走過的那段60年,我相信當中必有不少掙扎、矛盾、強忍淚水,甚至愧疚。他的故事並非我們旁觀者可以輕易了解的,但如今他走完了其人生的故事。
在新加坡住了七年,我認同一些人對新加坡這城市國家的形容:主題公園。是有系統的、專業的服務、整潔乾淨、高效、馴化等等。李光耀的那套家長式的治理作風,為了更廣泛的社會福祉,集體責任高於個人天性,因此政府介入公民的個人生活領域,打造一個整齊不混亂的城市社會。
在這裡,你不會看到街邊有大排檔,只有集中式和嚴格衛生標準的小販中心(Food Court)。在這裡,你會看到為了保持公共清潔和秩序的嚴厲法規,而且到處安裝了探測器,還有許多罰款的條規:小便要沖水、亂丟垃圾、隨地吐痰、禁止口香糖。在這裡,你會發現集中式的HDB公共組屋的一律標準化,以及種種公寓的條規需要嚴格遵守(比如曬衣竹竿不准挂的物件)。
李光耀將其作風強加在新加坡這片土地,打造了一個李光耀式的新加坡。李光耀成就了他自己的故事,但可惜的卻讓許多新加坡人失去了打造自身的故事,大家身上都多多少少帶著李光耀的故事。很多人喜歡形容新加坡是個「Kiasu」(怕輸)的社會。這樣的「時刻保持警覺」的特性,其實也是李光耀的一個性格特徵,他已把這一特性深植於新加坡的社會中。
李光耀代表著新加坡的一個時代:一個新加坡從第三世界市鎮崛起為第一世界城市的時代;一個新加坡人塑造共同價值觀和國民身份認同的時代;一個新加坡經濟從貧窮走向富裕的時代;一個新加坡政府從權威政府轉化為協商政府的時代;那一時代的許許多多新加坡人,是在李光耀的照耀下成長的。無論這些人是愛他或恨他,他們的身上難免都帶有李光耀留下的深深的印記。
李光耀創造了一個偉大的新加坡故事,一個關於經濟成長與社會進步的故事;此刻當他的離去,也許意味著一個嶄新的、可能會更偉大的新加坡故事的開始。這故事不再是一個關於「某位巨人」的個人奇跡,而是300萬的新加坡人,如何試圖去尋找自己的獨特故事、建立自身主體性的故事,也許這其中會充滿矛盾、掙扎、衝突、混亂,但這才是人性的本來面目,這才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的真正人生。
李光耀用盡其一生,努力完成了他自己的故事,對於這樣一位有故事的人,我還是想說聲:謝謝您。
願我們都是有故事的人。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