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Powered by Blogger.
17 October 2014

《盲》(Blind) :「看見」的世界。「看不見」的信仰

我喜歡不同題材的電影,因為透過這些多元的題材讓我可以體會、想象、思考,甚至融入這些我本身無法真實經歷的處境、意境、人生故事,這也逼使我去思考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昨晚從下載的眾多片子中選看了這部挪威導演的新作《盲》(Blind)。

此片在今年橫掃各大國際影展,入圍挪威奧斯卡多項大獎。這是一個關於「盲」的敘事,關於一名後天失去視覺的盲女Ingrid幻想的虛構故事,其自身幻想的旁白。從事文字創作的Ingrid不断练习自己的想象力,而這想象創作出來的世界正反映她真實的心理感受。


她創作出了一個宅男Einar(正如她一直呆在家裡寸步不離的孤獨,心裡焦慮)。Einar熱衷於各種性愛電影,對女性的身體了如指掌。 性是人性中最本质的欲望,Einar這人物體現了Ingrid對性的欲望、渴望。她也創作出一個叫做Elin的單親媽媽,反映了Ingrid对婚姻的不安。

導演透過女主角的虛構故事的幻想與現實生活的幻想,構成了電影的雙重主題。其中的深刻一幕,她丈夫Morten在床上用手提電腦工作,躺在身旁無法看見的Ingrid又開始了其不安的幻想,幻想丈夫在與Elin進行網上色情聊天。 身體的缺陷讓她的不安開始放大,猜忌,懷疑,甚至分不清幻想與現實。 故事的結尾以Ingrid的一句旁白讓我从紧张的情节中舒缓过來。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要他能多些幽默感。」

是的,幽默感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對無法看不見而需要依靠聆聽的Ingrid而言;她無法看見丈夫的表情、樣子。這對我們理解視覺有問題的人來說是一個提醒。

在觀看《盲》的過程中,才發現無法看見是個極痛苦的事。片中有幾幕描繪得細膩,比如Ingrid用一個儀器來探測物件的顏色(顏色是需要用視覺來判斷)、Ingrid不曉得自己是否在睡夢中,因為對她來說,在夢中她看見畫面,醒來後的她反而看見黑漆漆。她用想象的「看見」只能依賴過去的看見經驗、回憶。


對我而言,我寧願失去身體其他部份也不願失去視覺(我很同情身邊一些視覺有問題的朋友)。失去視覺需要非常大的勇氣繼續活下去。想像這美麗的世界和大地、豐富的文化遺產、人類文明的創作遺產、書籍、電影、畫作等等,都極需要用眼睛去欣賞和體驗。喜歡看書和電影的我難以想像沒有視覺後的生活。尤其對當下時代的人來說,「視覺世界」已成熟了。越來越大的手機屏幕已顯示了這個事實。人們越來越習慣「看」的生活方式,正如你現在上著面子書看我這篇文章,正如你看了這電影海報而進來閱讀這篇文章。「看見」決定了我們的行動,影響了我們的思考方式。

《聖經》裡有個重要人物也曾有「盲」的經驗:保羅。《聖經》並沒詳細描述保羅眼瞎的那段日子,但我們也許可以想像他「一時的看不見」的恐懼和驚慌。我想,失去視覺對保羅的生命轉變是個關鍵經驗:「看不見」反而讓他真正「看見」。身體的「看不見」打開了保羅心裡的「看見」。基督信仰不是基於「看見」的能力,而是「看不見」的信心。

基督徒所信仰的上帝,是個「看不見」的靈。上帝給以色列人的不是「看得見的神像」,而是用文字寫下的十誡石板。因此,上帝的子民不是用「看」,而是用「聽」(閱讀的真正涵義是聆聽)。正當以色列人周圍所面對的其他外族所信奉的神明都是看得見的「偶像」,以色列民卻透過文字的律法去事奉那看不見的耶和華上帝,這也是基督信仰的精神。因此,閱讀上帝所啟示的文字,就是一種信心的「看不見」,尤其當我們今天活在一個以「看見」為根基的時代。


  • Blogger Comments
  • Facebook Comment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Item Reviewed: 《盲》(Blind) :「看見」的世界。「看不見」的信仰 9 out of 10 based on 10 ratings. 9 user review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