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 被處死於煽動罪名下的政治犯耶穌?

      這幾天再次翻看《馬可福音》,專注在耶穌受難的事跡時,也發現耶穌被處死的政治性一面。馬來西亞政府這兩個月裡以煽動法令逮捕了許多「政治犯」,這也讓我在閱讀馬可福音時一直湧出了無奈的感觸,不禁地問:耶穌也是被政權處死的政治犯? 關於拿撒勒人耶穌的歷史,有一點可以很確定的:耶穌是在企圖煽動羅馬政府的罪名下被處死,這可以輕易從耶穌被處死的方式看出:被釘死在十字架。這是羅馬政權如何處置那些企圖推翻和反抗羅馬政府的一種殘酷方式,作為嚴厲的警告。 四福音如何記載耶穌的受難和被處死的經過,這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不是為了傳福音的用途,而是「重新」記載和推翻這段歷史。我相信耶穌在這罪名下被羅馬政權判死的「事實」對當時早期的基督教來說是件蠻「尷尬」的事:他們的創辦人因試圖推翻政府而被處死。那些跟隨他的人也肯定被羅馬認為是一群反政府的政治組織。 我們要嘗試想像對當時住在猶太的大眾來說,當時的他們並沒有我們現在手上的福音書可以參考。他們對耶穌那段被處死的歷史只能按照當時所看見的處刑方式:被釘十字架。就如今天當我們看到某些人被判死刑,大概猜到這位囚犯的可能罪名。十字架對當時的猶太人來說是帶有明顯的政治意涵,因為猶太的律法傳統裡是沒有釘十字架這種刑罰。 對於當時的基督教來說,最要緊的乃是重新詮釋這個歷史事跡,即「耶穌死於政治犯」這事實。馬可福音作為最早的福音書記載,可以看得出馬可在敘事耶穌受難受死的過程所企圖重新推翻這段歷史的主流詮釋:耶穌並不是個企圖推翻羅馬的政治犯。 可能有些人也會跟我有這樣的疑問:耶穌死後那段幾十年的時間,為何沒有一個耶穌的跟隨者,甚至耶穌本身的門徒記載耶穌的事跡,直到大約六七十年後的馬可寫了第一本的福音書?若從當時可能的政治情況去理解的話,也許任何一個嘗試推翻這事實(耶穌是政治叛徒)的記載將會面對羅馬政權的對付,恐怕與耶穌同樣的下場。相信馬可福音的記載主要是為了當時的基督徒內部群體,而非傳福音的用途。 我們可以再想像一點:當時被羅馬統治的猶太人中,也有一群反抗者(耶穌的門徒中也有一個),除了耶和華上帝,他們堅決不服從於任何權柄,因此他們採取政治性的抗爭,試圖用暴力對抗羅馬政權。當時被處死於十字架的幾乎都是這些反抗者,十字架暗示著這些反抗羅馬政權者的最終下場。所以,當時的基督徒若重述耶穌之死時所可能想到的畫面:與那些反抗羅馬者的下場一樣。 那麼,耶穌的哪個行為或言語給他帶來了這項煽動罪名?這裡我們必須清楚一點:煽動罪名是政治性的,也就是說對政府和國家帶來安全穩定問題,比如煽動人民對抗政府(我不清楚馬來西亞總警長以煽動法令所逮捕的上百個「煽動者」是否真的帶給國家安全問題)。按照路加福音的記載,他們把耶穌帶到羅馬高官彼拉多面前,就告他說:「我們見這人誘惑國民,禁止納稅給凱撒,並說自己是基督,是王。」當來到彼拉多面前,這些祭司長需要找出有關政治性的罪名來控告耶穌,因此耶穌被控告:誘惑人民禁止納稅給羅馬政府,並宣告他是「基督」,即彌賽亞(對當時的猶太人來說,彌賽亞是即將來到的王,帶領猶太人脫離羅馬的統治,打倒羅馬政權)。耶穌十字架上的罪名牌子:猶太人的王。 若你有留意耶穌被審問的過程邏輯細節,(跟我們的總警長和政府很相似),你會發現那些猶太領袖對耶穌的控告罪名是不一致的。在他們首先審問耶穌時所用的罪名是宗教性的「褻瀆上帝」(耶穌說他是上帝的兒子),而當來到彼拉多面前時卻用政治性罪名(誘惑人民不納稅給凱撒)。 那些想把耶穌置於死地的宗教領袖,其最終目的是想辦法將耶穌弄上政治刑罰,用政治性而非宗教性罪名將耶穌除去。在猶太的律法裡,宗教性罪名的死刑方式:用石頭丟死罪犯,比如那些犯姦淫或說了褻瀆耶和華的話的罪犯(相信這對馬來西亞人將會不陌生,尤其最近爭議性的伊斯蘭刑事法)。馬可的敘事方式企圖淡化了耶穌是政治犯的描述,而明顯看得出他將重點轉移到「那些想陷害耶穌的猶太宗教領袖」,這尤其可以從「彼拉多找不出耶穌有罪」看出來。彼拉多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 眾人都回答說:「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相信這段記載也可能間接地帶來「猶太人上幾世紀中被屠殺」的噩運) 我個人認為:馬可所關心的主要是將耶穌之死的最終責任帶回到那群猶太領袖身上,而不是羅馬政權。你不難發現馬可記載中許多關於「那班人想要陷害耶穌,套耶穌的言論來抓他的把柄」的暗示。耶穌所傳揚和活出的天國福音,嚴重地挑戰和打擊了那群猶太領袖的利益,群眾越擁戴和聽從耶穌,他們越覺得自身的地位受威脅。 馬可也企圖在耶穌受死的故事最後中帶出這樣的意圖:那些猶太領袖嘲笑將死的耶穌,而羅馬的百夫長卻看見「這真是上帝的兒子」。透過馬可的記載,至少對當時在羅馬的基督教來說是種安慰和鼓勵,耶穌的死,不是因為政治罪名,連彼拉多都認為耶穌是無罪的而企圖救他,而真正的推手是猶太領袖。 比起猶太領袖,福音書的記載似乎較少談到耶穌對羅馬政權的看法,也許有人會問:耶穌是否贊同反抗羅馬政權?而彼拉多正是要弄清楚這個問題。 當耶穌被帶到彼拉多面前審訊時,彼拉多嘗試從政治角度去審問耶穌。「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的回答是清楚和關鍵性的。「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彼拉多應該是明白這話的涵義,因此他才會繼續問道:「這樣,你是王嗎?」彼拉多明白耶穌的回答並不是否認他是王,而是否認他的國度是來自這世界的國度。耶穌所體現的國度不像是羅馬的國度,不像這世界的其他任何國度;耶穌的國度乃是一種超越羅馬的國度,超越一切世俗政權的國度。 這樣的國度治理方式已回答了為何耶穌被拒絕和最終被害。雖然耶穌國度的政治被拒絕,甚至被不公義的政治而打壓,然而上帝是信實和公義的。上帝叫耶穌從死裡復活,正是這個復活的意義,讓委身於基督國度的跟隨者能夠有能力去活出天國的生命。我們需要思考一點:若耶穌是按照世俗國度的方式,他是不會被拒絕和受難。面對暴力的侵害,耶穌選擇了受苦;面對敵人的攻擊,耶穌選擇了寬恕。這看似不合理不受世界歡迎的方式,是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已向我們展示的生命。 若基督因著他所體現的天國方式而被拒絕和受逼迫,那麼,我們不難了解,當教會選擇忠於這位基督時,他必然發現自己因著基督而受逼迫和被攻擊。這正是耶穌所宣揚的天國福音:「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當我們發現今天的教會活在安逸和免受逼迫拒絕時,這是否值得我們好好再次反思:教會是否正活出基督天國的福音? 在那之前的巴勒斯坦只有兩種猶太人:一種心態上臣服羅馬,一種想著推翻羅馬。但那位來自加利利的耶穌,卻帶出了裂天而降的第三種聲音:超越羅馬,而超越羅馬,非屬世的道路。

Powered by Blogger.
16 March 2013
Isaac Goh 加恩

新山Larkin車站「掃街」行動

如果沒錯的話,“掃街”運動這概念是來自JYF柔佛黃色行動小組,而這樣的行動也在其他的地區展開。簡單的說,“掃街”行動就是每星期固定動員一些組員,走上街去做“清理工作”(上街演說、分派選舉傳單和向日報、協助查詢選民登記等)。清理什麼?清理人民腦裡不正確的錯誤想法和資訊,提供他們正確的資訊,開啟他們封閉的想法,並盼望藉此能夠釐清他們一些不解的問題。

可惜的,我並無法能夠參與他們每星期的行動。於是上個星期拿了250份「柔佛人民訴求運動」的宣傳單,今天中午自己到JB Larkin車站去“掃街”:派發傳單,呼籲出來投票,這也是我認為自己可以盡力去做好的任務。總認為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這次重要的大選中都可以做些事情,只要我們願意的話。

選擇到車站派發傳單,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在這裡可以接觸到許多離鄉背井的遊子,因為這群在外地工作或唸書的選民很大可能會面對回鄉投票的掙扎,尤其是因工作的緣故而無法回鄉。二、在這裡可以接觸到許多民間老百姓,以及他們平時的工作生活,他們也可能會面對出來投票的掙扎,尤其需要放下工作和生意去投票。

首先到各家飲食店里逐桌逐桌分派,有些接受,也有人拒絕。然後走到乘客等巴士的每個站點(terminal)去分派,希望他們可以在等待的空檔時段閱讀,或是在巴士上閱讀。然而,多數人給予拒絕的反應(或許我干擾了他們)。休息了一下後,我繼續分派。這次決定到每一個購票處counter去分派,結果反而得到多數的接受,有些甚至還主動向我索取,因為看到其他的同僚手中都拿著傳單而感到好奇。

所接觸的人群中幾乎80%是馬來人。今天算是我人生中講了最多馬來語的一天,雖然我的馬來語超爛的。其實很高興可以接觸這些馬來同胞,面對不同的種族群體,不應該是陌生的,而是可以是主動和親切的。今天的經歷告訴我:雖然我的馬來語超爛,語言上有問題,但主動和親切的第一步,乃是「親切的笑容和禮貌」。

最後,我走到車站樓上兩層的許多小店舖以及車站旁的巴刹去分派。那裡多數店舖的生意都不是很好,多數都是傳統的小型生意:賣衣服、鞋子、裁縫、理髮、飲食。所以可以見到老闆和員工都坐著發呆或看報紙。但他們接到傳單時,都表現出正面的反應,有些還贊許我們NGO的努力和貢獻。

當我一間一間、一檔一檔去分派,我也嘗試一點一點去觀察和感受他們的生活和處境。我心裡思考著:這些民間百姓如何看待今天這個國家,他們期待些什麼?這些普通老百姓會否在大選當天暫時放下幾個小時的生意和工作,然後去排隊投票嗎?也許會,也許不會。

我想,或許他們不像我們許多人想得那麼遙遠、那麼深入。他們的每天生活就是很簡單和平凡的:努力工作、儘量休息、忙碌賺錢、為了生活。這樣日復一日地重複著。經濟對於他們而言是非常現實的。他們較關心自己的現實經濟生活,他們根本無能為力去關心政治、民主、社會課題等等。我這種工作五天制的專業人士,是難以完全理解他們的真實經濟處境。

活在一個經濟不穩定和艱難的處境中,政治所談論的所謂「民主」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奢侈」。當人民還能夠繼續忍受時,他們都不會願意站出來,唯有直到有一天當人民已無法生存下去時,生存受到威脅時,他們才會走上街頭反抗。也許對於現在的情況來看,總需要有一些人先站起來,做出犧牲和努力。為什麼是這些人呢?我只能說:也許他們就是被揀選的(chosen)。他們代替那沒站出來的人而站出來,他們為著那沒站出來的人而站出來,因為他們深信有一天多數的人都會站出來。

站出來吧,如果你知道你是那被揀選的,來守護這國家人民的共同命運。相信我,你是可以為國家的未來做一些事情,只要你願意的話。

  • Blogger Comments
  • Facebook Comments

1 comments:

  1. 在上街時,在旅遊時,我所接觸到的德士司機,旅遊業者,對于政治現況都處于不滿~~他們有時的想法都讓我大吃一驚~而且想得比我們深入。

    ReplyDelete

Item Reviewed: 新山Larkin車站「掃街」行動 9 out of 10 based on 10 ratings. 9 user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