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Powered by Blogger.
19 August 2014

「有神性、沒人性」的福音?

過去幾個星期的主日崇拜證道,牧師引用《希伯來書》11章,透過這章節裡所提及的聖經偉人來談論關於基督信仰的「信心」。在思考這些信心偉人的信仰故事,確實可以啓發和激勵我們對自身信仰的反思和重整。

今早在思考關於摩西這位信心偉人時,我卻從另一個層面去詮釋所謂的「偉人」。其實作者並沒有用「偉人」來形容這些人物,只是把他們的信仰故事關聯於「信心」這件事。唯一可以找到的形容詞,是出現在下一章首節的「見證人」。我認為「見證人」的不同之處,乃是他們不是那個「偉大」本身,而是見證了那「偉大」的本身。

亞伯、以諾、挪亞、亞伯拉罕、撒拉、以撒、雅各、約瑟、摩西、喇合、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大衛、撒母耳......,當我們從整體性地去閱讀聖經對這些「偉人」一生的敘述,我們除了看到他們的信心事跡,也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這些「偉人」也曾面對過失敗、軟弱、犯罪、懷疑、不順服、膽怯、掙扎。

如此看來,這些「偉人」實際上也不算什麼偉大,而作者真正要我們看到的,乃是那位在他們一生施行恩典的上帝,這才是這一切偉大事跡背後的源頭,這也是這些人物背後所經歷的共同之處:上帝的恩典。這也是為何作者在接下來提起最後一位的信心偉人「耶穌」,併形容他是「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信心之源頭。

我們也許聽過一些基督徒如此的表達:「這些人是信心偉人,所以他們當然很有信心,被上帝使用;我只不過是平凡的信徒,沒他們如此的剛強和有信心。」

基督徒需要誠實地承認一個事實:我們的信心之旅是一條處在掙扎煎熬、跌跌撞撞的彎曲道路;我們經常經歷的,不是靈性長期在高昂之狀態,而更多是在堅持與妥協、信靠與懷疑、剛強與膽怯、振奮與沮喪、希望與絕望之間的掙扎狀態,有時甚至陷入在恐懼、自責、羞愧和不再盼望的低潮中。

也許我們漸漸地遺忘了一個重要的功課:屬靈生命更可貴的信仰態度,不是追求維持靈性的高昂和振奮,而是謙卑地追求靈性的真實性(authenticity)。誠實地面對自己真實的靈性狀態,這是基督徒需要持守的信仰態度。

「坦然無懼地來到上帝的施恩寶座前」,只有懂得誠實面對自己靈性的人才可能體驗這個真理。

可惜的是,許多教會(尤其福音派)的文化氛圍中,都缺乏對「靈性真實性」的教導。我們的文化不容許「弱者」、不容許「懷疑上帝」、不容許「信心軟弱」、不容許「犯罪墮落」、不容許違背信仰之行為等等。因此,在教會裡我們經常要表現出「屬靈狀況良好」,擔心自己的軟弱被發現而引來周圍信徒的眼光,證道呼召舉手也要求所有人低頭閉眼,因我們都處在一個害怕讓他人看見自己軟弱的教會文化裡。那些站在台上的,都是分享信心見證的人,甚少有人願意上台分享自己的軟弱和信仰掙扎。

我個人認為,也許我們的福音裡一直過於其「神性」,而忽略了其「人性」一面。或許有人會認為我這種觀點扭曲了基督信仰的福音內容,但我卻認為「神性」與「人性」關係是一種辯證的關係。

許多人無法認同「人性」,甚至刻意忽略「人性」,可能是受到一個聖俗二元思維的影響,認為「神性」與「人性」是對立的,把「人性」看為消極的「罪性」。或許我們需要重新認真認識「人性」,尤其透過耶穌本身去認識「人性」。

如何認識「人性」,乃是要回到我們所信仰的福音,即「道成肉身」的福音。「道成肉身」從來都不是一個概念、理念,而是從耶穌的生活反映出來,這打破了我們一貫熟悉的聖俗二元思維:義人與罪人、上帝與凡人、神性與人性、猶太人與外邦人、律法與恩典、上帝天國與現實世界。「道成肉身」的福音正向我們透露了上帝對人性的認同,因那「神性」的上帝取了「人性」,意味著「神性」與「人性」結合的奧秘。

因此,我們的耶穌是一位有「人性」的大祭司。「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 (希伯來書 4:15)

一個只有神性而沒有人性的福音不是基督信仰的福音,因它缺乏了「道成肉身」的內容。

在電影《暗黑騎士》(The Dark Knight)裡的最後,也是叫人感到沈重的地方:為了「保護」Gotham市的人民而打算隱瞞「他們所寄託的正義之士Harvey已變成邪惡而死去」的真相,蝙蝠俠對警官Gordon說:「這城市的人並不需要『真相』,他們需要的是『希望』」。這點正反映了今天教會講台的一個問題:其實聖經沒有一個完全人,但為甚麼牧者的講道中都選擇隱惡揚善,強調好的一面,只將聖經人物講一半,而不講另一半?

也許他們都學了蝙蝠俠,發現會眾其實的需要不是真相,而是希望。結果,我們喜愛將一些「偉人」捧到天那麼高,寧願看到神性的「希望」,也不要人性所帶來的「真相」。但《暗黑騎士》就是要告訴我們真正的人性光景:為了教會牧養的穩定性,教會需要有計劃地控制得更好,而一切的混亂(如違法教會條規、離婚、同性戀、妓女、不合體統的信徒等),通通都在這些控制得很好的教會中被邊緣化,可能最後消失得無影無踪!所以,當我們聽到某某牧師犯了嚴重的罪,我們突然有點失措!

只是一道打擊,我們就發現自己在這間「正常」的教會變成一個怪胎。其實最可怕的,不是那些犯了罪的「怪胎」,而是那些像小丑時常掛著假笑的我們,而我們還不知道自己的笑其實是道很深的疤痕。為了可以繼續在教會生存下去,我們就索性帶上一個面具,在一個被控制得很「和諧」的教會中繼續埋怨上帝。

願我們重新反思「道成肉身」的福音,思考基督的「虛己」,因基督的虛己意味著一種「放下」,一種容許他人參與在當中的開放性。耶穌道成肉身的「虛己」容許「人性」參與「神性」,與他者接觸,並尊重和肯定他者的存在。

我們需要一個有神性也有人性的福音。


  • Blogger Comments
  • Facebook Comment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Item Reviewed: 「有神性、沒人性」的福音? 9 out of 10 based on 10 ratings. 9 user reviews.
Scroll to Top